温馨提示

详情描述

“四个自信”: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毛泽东在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中第一次提到“自信”:“争取革命胜利的内动力,是建立在中国工人、农民、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人民的联盟上面,而主要是建立在中国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上面。这个联盟是保证革命胜利的最基本的、最主要的联盟。”

“四个自信”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三个自信”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。2016年5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:“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但不能忽视文化自信。”

“四个自信”是一个有机统一体,既相对独立,又相辅相成。其中,道路是“肉体”,理论是“灵魂”,制度是“保障”,文化是“底蕴”。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和动力源泉。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,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,必须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
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,就是要坚定我们走的是正确道路,这是一条立足中国国情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鲜血和汗水、充满着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正确的道路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,就是要坚定我们头脑中升华为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,这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,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,就是要坚定我们制度的力量,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,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,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、明显制度优势、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制度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,就是要坚定我们文化的力量,这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,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、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秉持“四个自信”,就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、文化观,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,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。

实现伟大梦想,必须进行伟大斗争。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,有矛盾就会有斗争。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、抵御重大风险、克服重大阻力、解决重大矛盾,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,任何贪图享受、消极懈怠、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。

实现伟大梦想,必须建设伟大工程。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。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,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。党要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,就必须勇于自我革命,敢于刮骨疗伤,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,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、思想引领力、群众组织力、社会号召力,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。

实现伟大梦想,必须推进伟大事业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,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、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,是改革创新、充满活力的,是生机勃勃、蒸蒸日上的,是面向世界、开放包容的,是引领未来的、充满希望的,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。

实现伟大梦想,必须发扬伟大精神。实现伟大梦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必须进行长期努力,付出更为艰巨、更为艰苦的努力。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,锚定战略目标,保持必胜信心,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,不断发扬伟大梦想精神,激荡满怀豪情,勇敢追求梦想,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,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